杨瀚森NBA季前赛遇强度考验,直面内线戈贝尔,10月23日直播_防守_青岛_CBA
10月23日上午10点,杨瀚森站在波特兰开拓者主场,迎战森林狼“内线地狱”。 全中国球迷紧盯CCTV5直播屏,期待这个20岁小伙子的第一次亮相。
现实是开拓者输30分都不算意外,杨瀚森可能整场被戈贝尔压得喘不过气。 但偏偏,这种难度首秀,反而成了中国篮球最真实的成人礼。
杨瀚森在季前赛首秀打了21分钟。 数据栏定格在4分、4篮板、1助攻,最后以6次犯满离场。 开拓者主帅比卢普斯赛后直言:“他还在适应节奏,这里的比赛完全不同。 ”
对比夏季联赛对勇士的10分4篮板5助攻,季前赛的对抗强度瞬间升级。 NBA的防守三秒规则逼得他不断移动,不能像在CBA时那样死守篮下。 一次进攻违例,一次掩护犯规,菜鸟的学费交得干脆利落。
镜头给到替补席,杨瀚森毛巾盖头,眼神盯着球场。 季前赛不是夏季联赛的延续,而是真正的生存试炼。 各队主力尽出,攻防转换快得离谱。
比卢普斯却坚持把他留在场上,甚至末节关键时刻还让他打。
在CBA青岛队,杨瀚森是战术轴心,每一次进攻都经他手梳理。 来到开拓者,他第一次训练就发现:球很少会在罚球线停在自己手里。 队友更多是外线突击手,他得不断上前掩护,然后顺下或外弹。 季前赛里,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卡位、挡拆、拼抢前场板。
比卢普斯的战术板清晰写着:防守沟通、篮板保护、无球跑动。 这些基础项是角色球员的生存法则。 一次暂停时,教练拉过他喊:“别等球,动起来! ” 从核心到蓝领,杨瀚森需要重新学习怎么在不持球时影响比赛。 开拓者没有超级巨星,但每个年轻人都在争抢机会。 训练场上,谁努力谁上场,这话不是空谈。
森林狼的内线深度有目共睹。 戈贝尔身为三届最佳防守球员自不必说,兰德尔能里能外,一身横肉顶开空间。
上赛季西部第六,季后赛杀到西决,这支队伍眼里只有总冠军。
技术分析员用“地狱级”形容这场对决。 戈贝尔的护框半径覆盖整个禁区,兰德尔的背打专克年轻内线。 开拓者的内线轮换本就吃紧,克林根是首发,罗威还在养伤。 杨瀚森可能直接对位戈贝尔,或换防到爱德华兹面前。 任何一种场景都够拍成教学片:新手如何被巨星上课。
波特兰开拓者正彻底重建。 队里没有老将压阵,唯一任务是培养新人。 比卢普斯教练的轮换表上,名字按状态排列。 季前赛杨瀚森能打21分钟,就是因为训练表现挣来了信任。 这里不论资排辈,能者居之。
球迷对胜负宽容,媒体关注成长而非战绩。
队友赛后拍他肩膀:“慢慢来,我们都在学。 ” 更衣室里,竞争带着互助氛围。 克林根和他分享卡位技巧,老将格兰特提醒防守选位。 这种环境,犯错空间比争冠球队大得多。
历史数据摊在眼前:姚明首秀0分2篮板,易建联9分3篮板。
杨瀚森的技术特点本就不以得分为主,他的策应、防守站位才是卖点。 季前赛那次背后击地传球助攻,隐约看到约基奇的影子。
但NBA的吹罚尺度需要重新适应。 一次抬手过头被吹进攻犯规,一次移动掩护违例。 裁判的哨声比CBA密得多。 比卢普斯场边不断比划手势,提醒他保持手部干净。 森林狼的防守策略必然针对他:放投防传,切断策应路线。
国内社交媒体早把
“杨瀚森首秀”
话题扔到网上,但理性声音提醒:别用一场论定义生涯。 开拓者随队记者透露,杨瀚森赛后加练到最晚,录像分析课从不缺席。 他的目标很实际:做好防守,不拖后腿。
球迷记忆里,王治郅、巴特尔的NBA之路同样充满坎坷。 文化差异、语言障碍、战术理解,每道关都难。 杨瀚森的优势是年龄,20岁可塑性最强阶段。 开拓者教练组对他的脚步移动每天特训,饮食计划精确到克。 这些细节,比首秀得分更重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