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踢克罗地亚联赛不好吗?王钰栋们留洋要走出去可真的不容易!_国足_球员_刘诚宇
10月23日据直播吧的消息,“已经有人通过我向王钰栋和刘诚宇发出了合同邀请,去克罗地亚冠军球队踢球,他们只有十八九岁,在这样的联赛去踢球肯定会受益匪浅。”——前国足主帅伊万科维奇
![]()
老帅尚存最后“遗产”,国足新星亟待历练
卸任已过四月之久,背负着无尽质疑与严苛责难,伊万科维奇依旧心系国足。这位年届古稀的老帅,毅然接过国足教鞭。尽管未能率领球队在世预赛中斩获佳绩,但他顶住了巨大压力,有条不紊地完成了球队的年轻化进程。他所提拔的谢文能、拜合拉木、蒋圣龙、胡荷韬、汪士钦、王钰栋和刘诚宇等一众新星,都将在2030世界杯周期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。其中,王钰栋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。
![]()
就在国足进行新老交替之际,亚洲足坛“第二集团”的格局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当乌兹别克斯坦逐步组建起庞大的留洋军团,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队借助归化球员试图实现弯道超车时,亚洲赛场的竞争强度早已今非昔比。然而,国足的留洋热潮却在此时悄然消退。那些长期征战中超、中甲的球员,似乎已然难以跟上亚洲同行的步伐。
回顾过去两次世预赛征程,国足的核心球员皆有留洋背景。武磊曾在频繁奔波的情况下荣膺赛事金靴,张玉宁在离开欧洲多年后仍能与荷裔后卫相抗衡。二人都曾凭借一己之力为国足赢得关键胜利(对阵越南和印尼),这与他们留洋期间所获的提升息息相关。
当归化工程被暂时搁置,国足在下一个世界杯周期仍需留洋球员扛起大旗,而这一重任只能落在王钰栋和刘诚宇肩上。自年初的U20亚洲杯起,王钰栋开启了火箭式的上升之路。他不仅在世预赛期间成为焦点球员,受到浙江俱乐部的重点培养,还在东亚杯期间成为国家队的绝对核心,身价飙升至150万欧元,成为本土球员中的佼佼者。
可惜的是,王钰栋在东亚杯期间的表现未能达到预期。他在对阵韩国队时出现抽筋状况,与望月海辉(身价50万欧元)的对决中也处于下风。本赛季,中锋位置成为上海申花的短板。路易斯 - 阿苏埃首秀表现出彩后便陷入低迷,刘诚宇却仍难以撼动其主力地位。尽管刘诚宇贡献了5粒进球,但仍难掩其在技术和心理层面的缺陷。
头号球星不敌“日本三队”中的角色球员,未来中锋的表现缺乏说服力,这便是国足新生代精英的现状。
当年,杨晨、谢晖、邵佳一和武磊都曾感慨留洋宜早不宜迟。王钰栋和刘诚宇正处于从青年队向成年队过渡的关键阶段,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,技术层面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。若此时能前往高水平联赛历练,极易取得突破;反之,则可能重蹈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”的覆辙。
据国足名宿古广明透露,王钰栋的父亲曾积极为其联系德国俱乐部,法甲和德甲的球探也曾持续关注这位浙江新星。尽管五大联赛的梦想暂时难以实现,但克罗地亚球队的邀约为王钰栋开启了新的视野。
学习日韩之典范,“小联赛”起步又何妨?
克罗地亚联赛,作为曾孕育无数球星的宝藏联赛,在欧洲联赛排行榜上位居第17位,拥有4个欧战参赛名额。倘若能在此联赛获得稳定的出场时间,其锻炼价值必定非同凡响。王钰栋错失旅德机会后,迅速与浙江俱乐部续签长约。在随后接受采访时,他还表示要“把中超踢透之后再留洋”。这些迹象表明,前往欧洲“小联赛”发展暂时未列入他的计划,这与当下由日韩年轻球员引领的潮流大相径庭。
![]()
据德国转会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,旅欧的日本球员已逾450人,韩国旅欧球员人数也近百人。在三笘薰、久保建英、李刚仁和金玟哉等五大联赛明星的光辉照耀下,更多日韩球员在欧洲“小联赛”和低级别赛场拼搏。有人选择在小联赛积累丰富经验后再闯荡五大联赛,有人甚至在青训阶段就加入欧洲俱乐部的梯队。历经世纪之交的精英式留洋,如今日韩的留洋热潮更显波澜壮阔,来自东亚的逐梦人正全面渗透欧洲联赛。
受市场规模、历史传统等因素制约,K联赛体系难以给予年轻球员充足的发展空间。许多韩国小球员在学徒时期便前往欧洲,成年后其踢球风格已高度欧化,能完全适应海外生活。日本足协则凭借“三类合同”薪酬体系,鼓励优秀球员留洋,使其接受欧洲足球体系的锤炼。日韩年轻球员自幼便适应大量比赛和密集赛程,家长也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。他们乐于从小联赛和低级别赛场起步,积累足够经验后再迈向更大的舞台。三笘薰、黄喜灿、南野拓实和奥川雅也等球星,皆从小联赛走向五大联赛,他们的经历或许能让王钰栋心生向往。
当然,日韩球员的留洋选择也存在倾向,葡萄牙、比利时、荷兰和奥地利联赛更受青睐,巴尔干地区的“顺位”相对靠后,而这恰恰为中国球员创造了机会。目前,克罗地亚联赛中尚无日韩球员的踪迹。金奎亨和金铉佑曾效力于萨格勒布迪纳摩二队,前者甚至加盟过克罗地亚第二级别联赛的伊斯特拉1961队。可以预见,若王钰栋能加盟萨格勒布迪纳摩,大概率会从这支冠军球队的预备队开启征程。
中超中甲皆存“舒适区”,出国逐梦动力匮乏
年轻球员谋求留洋发展,一则为提升竞技水准,二则为增加经济收入。历经金元时代的繁华喧嚣,中超与中甲俱乐部预算呈断崖式下跌,球员薪酬亦大幅缩水,此情形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球员选择留洋。然而,当下年轻球员能力不够卓越,比赛经验匮乏,暂时难以吸引海外联赛的目光,只能于精打细算的国内俱乐部中寻觅发展契机。
世预赛期间,伊万科维奇的用人策略饱受质疑,老帅多次感慨国脚在俱乐部的出场时间不足。从依靠申花与国安球员组建“嵌合体”阵容击败印度尼西亚和巴林,到后期大量启用来自成都蓉城、上海海港和山东泰山的球员,伊万科维奇的关注点聚焦于争冠集团,对中下游球队的关注相对较少。此时,浙江、青岛西海岸、大连英博和重庆铜梁龙等球队已由本土球员扛起大梁。
自冈田武史执教时期起,浙江俱乐部便始终秉持深耕本土、重视青训、技术优先的建队理念,围绕年轻球员制定长远战略规划。王钰栋刚签下长约便得到特殊关照,汪士钦、刘浩帆、鲍盛鑫、霍深坪和张瑷晖等人同样对俱乐部的未来满怀信心。从成为中超俱乐部的绝对主力,到沦为欧洲“小联赛”中的边缘球员,王钰栋不仅要承受个人薪资的损失,还要面对队内地位的巨大落差,这样的转变并非常人所能承受。
浙江俱乐部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发展之路,大连英博正凭借年轻球员达成自负盈亏的目标,青岛西海岸挑选年轻球员以践行邵佳一的“重金属风格”,重庆铜梁龙的青年军更是向各级国字号队伍输送了多名球员。当中国足球陷入低谷之际,这些俱乐部却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,给人以否极泰来的希望。
世预赛结束后,王钰栋曾言“要踢透中超之后再留洋,25岁出去也不迟”,这既是武磊曾经的职业生涯路径,也是众多球员的心声。当然,与金元时代的高关注度不同,如今的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上默默无闻,足协在挑选国家队热身对手时又极为谨慎,王钰栋们缺乏足够的展示平台。一旦错过伊万科维奇抛出的橄榄枝,下一次机会便不知何时会降临。
从中超迈向欧洲的通道愈发狭窄,未来的留洋热潮或许将由刘凯源这般的开拓者引领。正如当年的安部裕葵和久保建英,越来越多的国足小将正逐步融入欧洲俱乐部的青训体系,以后知后觉的姿态追赶这股留洋潮流。
来源:直播吧 | 编辑:我爱小贝
图文带货训练营